龍湫寶塔
“點瓷成金” 走出傳統制造業轉型之路
廣東潮州因制造業而立、因制造業而興,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已有1300多年陶瓷生產歷史,陶瓷產業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傳統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近日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團來到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環集團”),近距離感受這家公司半個世紀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潮州三環集團堅持聚焦主業、創新為本,不斷推陳出新,將傳統陶瓷做成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電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做到了“點瓷成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傳統陶瓷變身“電子工業大米”
“有電路板的地方基本都有MLCC的身影,一部手機就有1000多個。”走進三環集團展廳,工作人員介紹,MLCC是指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被稱為“電子工業大米”,是全球產量最高、市場規模最大、增長潛力巨大的被動元件,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等領域。
三環集團憑借陶瓷外觀件產品溫潤如玉的手感、晶瑩剔透的觀感以及優秀耐用的物理性能,成為主流智能終端的核心供應商。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安寧 攝
“隨著電子產品功能越來越強、體積卻越來越小,對容量需求則越來越高。”三環集團MLCC事業部副總經理馮曉鵬介紹,以往5微米厚度的介質層已難以滿足高端產品需求,而要在相同體積下提升容量,關鍵就在于把陶瓷介質層做得更薄、增加堆疊層數。
三環集團將MLCC作為研發攻關的重點,組織幾百個工程師夜以繼日攻克技術難關,最終在高容量、小尺寸兩個技術發展方向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用3年時間實現從原來5微米介質層膜厚技術到1微米的突破,已經能夠覆蓋90%產品規格的國產化,有力地促進國內高端電子元件產業鏈的發展完善。
技術的突破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不久,三環集團發布了2024年年報,業績表現亮眼。報告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3.75億元,同比增長28.78%;歸屬凈利潤21.90億元,同比增長38.55%;扣非凈利潤19.32億元,同比增長58.22%。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在MLCC產品上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逐步攻克了MLCC生產的關鍵技術,推出了車規、工規、消規、移動終端等多元化系列產品,滿足了不同客戶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馮曉鵬表示,三環集團憑借高端MLCC技術,已順利進入AI服務器、高端車載電子、通信基站等高門檻市場。
科技賦能,給傳統陶瓷插上翅膀。三環集團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將傳統陶瓷變為的高端電子元器件,不僅遍布于家用電器、數碼設備、智能手機等工業產品之中,還能“上天入海”,在生物醫療、半導體、芯片封裝等高科技領域廣泛應用。
三環集團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邱基華表示,因為自主創新,企業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將傳統陶瓷做成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電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不斷提質發展,保持若干主營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打造首個300千瓦SOFC示范項目
今年1月,三環集團攜手深圳市燃氣集團共同建設的光明區人民醫院東院區300千瓦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示范項目正式投產,這是全國首個300千瓦SOFC商業化推廣示范項目,也是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重大裝備首臺套”產品的推廣應用,平均發電效率高達64.4%,預計全年發電量可達230萬千瓦時,每年可實現減碳約320噸。
“陶瓷燃料電池是全球發電效率最高的技術,是對當下無法保持穩定發電過程的模式補充。”邱基華介紹,通過陶瓷燃料電池發電,可大幅度提高發電效率,比傳統燃機節約28%能耗,同時可降低52%碳排放。
該項目由6臺發電輸出功率50千瓦的發電單元組成,可為醫院提供穩定的電力。SOFC技術是一種高效、清潔的發電技術,利用電化學反應直接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具有發電效率高、燃料適應性強等特點。2024年,SOFC技術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印發的《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
自2004年起,三環集團專注于SOFC/SOEC的創新與產研一體化發展,不斷攻克各個節點難題。經過20多年的持續投入與技術攻關,三環集團現已成為全球SOFC/SOEC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之一,掌握從單電池、電堆到系統的SOFC/SOEC全技術鏈條研發及量產能力,擁有50余項核心發明專利,率先推出國內首臺35千瓦和50千瓦大功率SOFC發電系統,并牽頭承擔“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致力于為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技術替代支持。
形成新技術研究轉化再創新機制
“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調研一代”——這是三環引以為傲的創新驅動循環。企業的研發投入逐年遞增,2019年~2024年,三環集團研發投入從1.77億元上升為5.83億元,同比高速增長。公司在多地建立研究院,配備先進測試分析儀器和試驗設備,專注于新材料、新產品、模具及夾具的研究與創新,形成了新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再創新的機制。
三環集團充分發揮潮州在陶瓷產業的傳統優勢,聚焦“材料”基因,以“材料+結構+功能”為發展方向,產品覆蓋電子、新能源、通信、半導體、移動智能終端等眾多應用領域。其中,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半導體陶瓷封裝基座等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多項產品先后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
“企業現在多款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包括光通信用陶瓷插芯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片式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占全球市場份額超60%,半導體陶瓷封裝基座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三環集團副總裁劉德信自豪地說。
近年來,基于對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三環集團主攻“卡脖子”關鍵技術,成為三環集團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準則,也為企業發展、產業升級打造了強勁的發展引擎。
“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產業鏈配套齊全,比如做MLCC產品,上游需要有裝備支持,這在大灣區就可以找到,下游客戶也在大灣區,市場反饋信息加快,這樣的良性循環推動企業開發產品速度,能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劉德信表示。
技術進步離不開人才。一直以來,該公司堅持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不斷推動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三環集團擁有2000余名以博士、碩士為主的技術研發團隊,同時聘請7名兩院院士及多位學科專家組成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不斷開展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承擔并完成多個國家、省級重點科研項目。
三環集團是潮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縮影。潮州市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打造“3+3+2”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亮點頻現,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田新元 安寧 王軍善)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