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汕頭市濠江區充分整合海洋漁業資源,將發展傳統魚丸產業作為促進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走出一條“地標產品+對標提質+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有效推動本地名優產品增產增效。近年來,汕頭市濠江區稅務局以“稅惠紅利”與“便民舉措”蓄勢賦能,引導企業筑牢合規經營根基,推動本土傳統魚丸產業邁上規模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新臺階。

研發添力 創新升級打響“濠”字號
濠江區地處河口海灣,接近北回歸線,擁有國家一級漁港和十萬噸級深水大港,那哥魚、墨斗魚、九節蝦等海產品在蔚藍大海的滋養下,肉質肥厚、鮮美多汁。在濠江土生土長的汕頭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憑借本港野生海魚等優質原料,以一顆顆小魚丸打響“達濠李老二”品牌,將這座海濱小城的美味故事演繹得精彩絕倫。
“以前,我們魚丸采用原始手工制作,生產多少就需要多少人工,產品種類較少,有時也會出現產量跟不上銷量的情況。”該企業總經理李耀宏表示,近年來,企業研發升級了螺旋速凍裝置等自動化生產設備、全自動智能控制制冷系統,將師傅們純熟的手藝轉化為標準化工藝,不斷提升魚丸等產品的效率和穩定度,并依托現代化冷鏈工藝,將依山靠海的濠江鮮香物推向全國各地老百姓的餐桌,與食客在舌尖相遇。
為進一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食品產品的需求,助推食品加工企業創新升級,在第34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期間,汕頭市濠江區稅務局積極開展食品加工行業稅費政策宣講,以稅企座談等形式搭建“稅企面對面”直聯通道,為企業精準答疑解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增強企業合規經營意識,確保企業依法合規享受政策紅利。
“合規經營,企業發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李耀宏感嘆道,“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健康掃描’,精準定位風險點并提出整改建議,讓我們在按規定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同時,有效防范風險,為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汕頭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擁有500多艘固定捕魚船,年產量達百萬噸,產品種類超200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華名小吃”“廣東嶺南特色食品”等多個榮譽稱號。

服務搭臺 補鏈強鏈迎來新“風口”
近年來,濠江區以“達濠魚丸”為基礎,加快發展墨斗丸、蝦丸、魚餃等數百種魚糜、肉質速凍食品,創新研發金鯧魚、魷魚等水產預制菜產品,建設省級現代水產產業園,構建起水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低溫貯藏、物流配送、檢測中心等綜合性功能區,不斷打造“高級魚丸”生產基地。
汕頭晶華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少忠說:“我們也在積極聯結漁民養殖戶、食品配送商等企業抱團互助,加強初深加工、冷庫保鮮和交易營銷等方面的通力合作。”近期,該企業的魚丸產品獲得汕頭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汕頭企業首張“灣區認證”證書,這有效增強了“達濠魚丸”品牌影響力。魚丸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輻射帶動上游海洋捕撈、養殖和鹽業,以及下游餐飲、旅游、購物和住宿業鏈條式發展。
隨著濠江區魚丸產業持續向“魚丸+文旅”營銷模式、“展會展覽+電商直播”服務平臺等領域深度拓展,企業的業務變得越發多元復雜。“面對日益復雜的業務情況,尤其是在成本費用處理、涉稅合同簽訂、稅費申報等關鍵稅務環節,我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梁少忠坦言,稅務部門主動為企業提供涉稅風險疑點預警提醒服務,開展精準政策輔導,解讀典型涉稅案例,幫助企業從源頭防范風險,提升了稅務合規水平。
為進一步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健康發展,濠江區稅務局圍繞企業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的全生命周期,以及重大項目評估、決策、設計、施工、竣工、經營等環節,實施“全周期護航”服務模式,以個性化、套餐式服務,激活龍頭企業示范效應,讓合規經營理念貫穿企業培優做強的全過程,引導企業將合規內化為發展基因,促進稅企共治從“單點突破”邁向“生態共建”,以新動能催生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使“土特產”成為“金招牌”。
文、圖丨記者 陳鍇躍 通訊員 周斐穎
▲此文章圖文來源:羊城派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