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2024年6月以來,年過六旬的莊阿姨已出現三次暈厥住院的狀況。莊阿姨家住廣東揭陽市揭西縣,當地醫院診療水平不高,難以查明她暈厥的具體原因。
得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汕大附一院”)醫療隊在揭西縣開展“雙百行動”醫療幫扶工作,莊阿姨和家人趕忙找了過去。汕大附一院醫療隊隊長黃賢錫經過仔細地問診和復盤,診斷她患的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在醫療隊的跟蹤治療下,莊阿姨的病情得到了好轉。
“雙百行動”開展一年來,汕頭大學醫學院各附屬醫院醫療隊在揭西縣診治了很多疑難雜癥。這離不開汕頭大學將教育、科技、人才等資源,轉化為開展“雙百行動”醫療幫扶工作的優勢。
汕頭大學駐揭西縣服務隊隊長姚芬帶隊調研發現,盡管揭西縣醫院醫療設施設備較為完善,但是醫療人才存在缺口,醫療技術有待提升。汕頭大學主動對接揭西醫療幫扶需求,依托醫學院專業優勢,汕大醫學院各附屬醫院組建多支專家團隊,下沉揭西縣,對口幫扶當地多家醫院。
“莊阿姨的病癥并不難診斷,但縣醫院開展相關檢查較少,醫生經驗不夠豐富,才形成了較為棘手的情況。”黃賢錫在幫扶時見過不少病例,更深感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為此,汕頭大學通過大量授課、技術培訓、現場手術帶教等方式,努力搭建人才培養平臺,為揭西縣醫院留下一套“可延續”的管理理念,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在汕大附一院專家隊伍的幫扶下,揭西縣人民醫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大幅提升。在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幫助下,揭西縣灰寨鎮中心衛生院培養了2名能獨立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醫師。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還在當地揭牌互聯網醫院線下協作單位,著力提升衛生院覆蓋眼科全病種的診療能力。
揭西縣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只是汕頭大學實施“雙百行動”的一個生動寫照。汕頭大學校長郝志峰介紹說,自“雙百行動”開展以來,汕頭大學以合作項目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學校聚焦產業發展、鄉村規劃設計等七大任務,精心組建了64個師生技術服務團隊,228支“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奔赴揭西縣、汕頭市南澳縣等地,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在南澳縣,汕頭大學“雙百行動”工作基本惠及全島域。“我們緊緊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努力幫南澳做好海洋這篇‘大文章’。”汕頭大學駐南澳縣服務隊隊長羅英光介紹,學校針對南澳縣所需,精準列出25項縣校合作項目清單,扎實推進科創賦能縣域產業發展。
南澳島的碧海上,彩色浮球連成串,這片如畫的海域孕育著渾身金黃的“南澳金貝”。早在多年前,華貴櫛孔扇貝人工育苗與養殖取得成功,很快成為廣東省重要的海水養殖貝類。然而在2000年,華貴櫛孔扇貝產業面臨著傳統養殖品種品質不優、抗性不強、產值不高等問題,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
轉機出現在2008年。汕頭大學“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新品種培育及推廣應用”項目團隊深入南澳島,進行遺傳育種理論與應用技術攻關。他們培育出國家級養殖貝類新品種——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
“南澳金貝”具有感官品質高、營養價值高、養殖效益高、抗逆性強的特點,深受當地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喜愛。“它渾身金黃,不僅外觀誘人,而且富含類胡蘿卜素,對人體有很大益處。”團隊負責人鄭懷平興奮地說,普通的華貴櫛孔扇貝每公斤售價僅5元左右,而“南澳金貝”的售價則至少翻一番,能夠有效幫助養殖戶實現增收。
隨著推廣與應用,目前“南澳金貝”的年養殖面積約在8萬畝。“我們將繼續著力培育新的優良種質,努力擴大養殖范圍。”團隊成員張洪寬表示,依托“雙百行動”,團隊與南澳縣更多養殖企業展開緊密合作,并定期對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
汕頭大學還以科技創新為受援地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充盈南澳居民的“錢袋子”。同時,學校強化城鄉規劃建設服務,優化當地群眾的居住環境。
走進南澳后宅鎮環城東路,沿街的57棟農房悄然換上“新裝”,10個路段圍墻描繪著當地的歷史與文化。2個村民活動場地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這里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環城東路煥然一新,得益于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團隊的精心設計與改造。
曾經的環城東路道路規劃不優、業態單一,缺乏生機與活力。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團隊逐漸找準發力點,與后宅鎮政府就重點片區規劃、舊城舊村改造等進行探討分析。他們一起確立了“整體謀劃、連片改造、體現特色、因地制宜、融合環境、生態宜居”的總體設計思路。近日,該項目連同學校其他城鄉規劃類項目一起,入選“雙百行動”首批省級優秀示范案例。
“村民的實際需求,當地的風土人情,是我們設計的靈感來源。”團隊負責人武祥永感嘆道。一年來,團隊師生時常與當地村民交流,關注村民實際所需,易稿十余次,最終推動“環城東路風貌提升項目”落地生根。這讓環城東路煥發新的光彩,提振了當地村民的發展信心。
中國教育報通訊員 謝鈺然 杜式敏 記者 劉盾 1月13日電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