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夜色小公園》演唱者吳熹
《夜色小公園》mv拍攝現場
每個潮汕人心中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小公園記憶,不管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人,還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這里都感覺到家了。小公園是我們精神家園的心靈原點,收藏著我們的最深沉的獨家記憶。
近日,一首原創潮汕歌曲《夜色小公園》,在網上廣為流傳,真摯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喚起了在外潮汕游子美麗的鄉愁,也勾起了不少外地人對小公園的好奇和向往。
百年繁華化為平常風景
《夜色小公園》歌詞由現為汕頭文化藝術學校教師的翁新杰所作。翁新杰是潮州人,2002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來到汕頭,開始有機會認識到老市區,小公園破敗的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初夏的一個雨夜,翁新杰漫步到老市區,駐足在老街巷口,強烈的畫面感在雨中浮現眼前。往昔繁華,如今卻似繁花落地成霜,一座座滄桑破敗的的建筑仿佛都在傾訴著歲月的故事。創作一首關于小公園的歌曲的念頭,那一刻在翁新杰心中悄然萌發。
此后,翁新杰多次探訪小公園,每次總是傷感滿懷,遺憾叢生。去年,因是心中經久所想,在強烈的情感驅動下,翁新杰筆尖流暢一氣呵成,創作出了《夜色小公園》的歌詞。為了集中表現回憶的真實感、生活的氣息,翁新杰對歌詞進行了反復修改。筆落到這,一些人與事在腦中晃過,路過老鋪面,老厝邊親切的話語在耳邊縈繞;筆落到那,百年繁華,平常風景,尤似“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往昔勝景,物是人非事事休,淪為傳說,一語成讖。
為什么歌詞是夜色中的小公園?翁新杰說,夜色是黯淡的,何其像蕭條的老市區,更襯托出繁華落盡的冷淡滄桑。歌詞中的“百年繁華,平常風景”所表達的是每一扇玻璃窗后面的故事,無非東家長西家短;每一盞老式街燈又見證了多少凄美愛情故事和家族起落興衰。小公園已不只是建筑,它是承載著祖祖輩輩記憶的精神載體。
以開放姿態發展潮汕歌曲
《夜色小公園》曲作者李志剛是著名作曲家,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志剛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從小就在小公園長大,對小公園的感情十分深厚,這首曲是他離開小公園三十多年的思念與眷戀。
李志剛對作曲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和深刻見解。此次的《夜色小公園》,不同于傳統的潮汕本土歌曲,在旋律上加入了流行歌曲的元素,比傳統潮汕歌曲更具特色和靈動。
在作曲上,李志剛認為傳統無法否定,但是不能局限。潮汕歌曲要發展,必須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時代,要繼承也要發揚,要傳承也要創新。文化始終是多元才最有生命力。
李院長作為一個地道的小公園人,愛小公園,更愛潮汕。一首曲難以凝練潮汕,但一首曲卻能凝結潮汕。當下潮汕歌曲式微,受眾面縮小是不爭的事實,但今天仍有許多潮汕青年致力于潮汕歌曲的復興與發展。對此,李志剛作為對潮汕歌曲的繼承與創新的學術研究頗有心得的老前輩,對其發展的好的狀態給予肯定,希望廣大潮汕青年擴大發展視野,堅持對外交流融合,結合當下創文欣欣向榮的發展環境,開拓潮汕歌曲的發展空間。
另外,李志剛向記者透露,潮汕地區除小公園外還有許多地標,他有意向打造一系列凝聚鄉情的潮汕歌曲,《夜色小公園》是打響頭炮的序幕。
鄉情繚繞唱出故鄉情
一首歌的詞與曲固然重要,但在情感和語言輸出方面做到精彩詮釋,這首歌曲才算真正成功。
《夜色小公園》的演唱者90后歌手吳熹,高考時以專業及文化雙第一的成績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系聲樂專業。今年1月推出這首《夜色小公園》至今網絡點擊率已破13萬,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看過《夜色小公園》mv的網友紛紛評論,mv畫面唯美,意境優美,演唱者吳熹歌聲甜美,唱腔娓娓道來,溫婉而有韻味。
吳熹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但自2001年離開汕頭到廣州求學后就很少有機會再回到故鄉,小公園對她來說是親切而又陌生的。“唱這首歌之前,在我的記憶里,小公園是很有韻味的,但我對它的樣貌和景物其實并沒有很清晰具體的形象。”吳熹說。為了更有情感地詮釋《夜色小公園》,吳熹專程多次從廣州回來探訪了小公園,站在老市區街頭,聽旁人講著小公園曾經的繁華,再看到眼前它的落寞,吳熹感到十分唏噓。而在《夜色小公園》mv拍攝之時,剛好中山紀念亭完成修葺。經過“修舊如舊”修復的中山紀念亭再次亮燈,暖黃燈色與古韻繞梁的榫卯木亭融為一體,點亮了汕頭老市區的迷人夜空,吳熹和整個mv拍攝團隊都被這種視覺沖擊震撼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整個小公園都活過來了”!
《夜色小公園》不僅是一首潮汕歌曲,更是一種對家鄉熱愛和思念的寄托。伴著動人的旋律,聽吳熹娓娓道來老媽宮、大光明,騎樓、五腳砌,四永一升平……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